《關于加快國際貨運代理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》中提出完善行業管理制度,引導行業“轉方式,促轉型”;要鼓勵企業“走出去”,引導相關企業整合資源,參與國際競爭;要創新經營模式,開拓新興市場,提高行業利潤率和市場競爭力。
“在國際貨代業這一市場,你不主動‘走出去’搶‘蛋糕’,就只能面臨無米可炊的局面。中國貨代企業必須主動‘走出去’。在國際貨代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的背景下,中國貨代企業‘走出去’的需求更為緊迫。”劉學德表示。
上海某貨代企業總經理邵女士認為,有實力的貨代企業要加快境外市場的開拓步伐,不能固守著中國市場被動接受國外經營者入境爭搶。她說,目前貨代企業依規模實力相異選擇不同的“走出去”路徑:大型貨代企業的人才和資金優勢明顯,有能力在國外直接布點;對于不完全具備人才和資金優勢的中型貨代企業而言,可圍繞中方境外投資者的境外專案提供貨代服務。
業內人士認為,中國貨代企業“走出去”已經成為趨勢,但還無法形成規模,中國貨代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還需要一個漫長過程。中國貨代企業還沒有形成全球供應鏈的支持,缺乏機制保障,其中也蘊含人員變動等投資風險。
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秘書長劉學德指出,雖然去年國內外經濟發展風險因素依然突出,但經濟復蘇的勢頭趨于改善,有利貨代業的亮點很多。
從國際形勢看,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去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4.7%,比2013年增速增加1倍多,其中發展中國家出口增長6.4%,進口增長6.1%,經濟復蘇勢頭趨于改善。
從中國情況看,去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依然保持持續增長,特別是對外貿易“調結構、轉方式”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實,積極成果開始顯現,出口貨運量經過2年的負增長已轉正,說明中國對外貿易,特別是出口發展基礎更加牢固。
去年,代表新經濟特征的“一帶一路”、“自貿區”、“跨境電商”等戰略的提出,將形成新經濟動力。《物流業中長期規劃》出臺,國稅總局關于國際貨代“營改增”42號公告等,對穩增長、促發展、激發貨代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,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都會產生積極意義。隨著這一系列政策的落實與完善,經過新常態時期調整修煉,未來中國國際貨代業前景將更加可期。
上一篇:我國危險品運輸標準化建設勢在必行
下一篇:國際貨代業發展迎接新機遇
<< 返回
掃一掃 加微信給您報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