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0日,青島海關隸屬黃島海關剛剛查獲22噸碳酸二甲酯。這次又是黃島海關查獲46噸次氯酸鈣偽報。在海關嚴查,船公司重罰之下,還是有企業利欲熏心,罔顧他人和貨物安全鋌而走險!
某貿易公司將46噸危險貨物次氯酸鈣申報為聚合穩定粉出口,企圖蒙混出境,被青島黃島海關查了個正著。日前,黃島海關對該企業立案調查,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。
此批貨物由南京某貿易公司申報出口,申報品名為聚合穩定粉,共計46噸,申報貨值4.7萬美元。經青島海關關員查驗并化驗鑒定,實際貨物為5.1類危險貨物次氯酸鈣。
次氯酸鈣俗稱漂粉清,漂白粉,是一種強氧化劑,在高溫下易放熱分解,易在儲存,運輸中引起火災或爆炸,是聯合國相關專家委員會和我國政府認定的危險貨物。在實際操作中,經常被誤申報為氯化鈣或是類似名字的貨物種類,比如:漂白粉,CCH,BK粉,消毒劑氯石灰等等。按照規定,企業出口危險貨物應該向所在地海關部門申報,取得危險貨物運輸包裝性能檢驗結果和使用鑒定結果單,并使用經鑒定合格的危險貨物包裝,同時企業還應向海事部門進行申報,確保運輸安全。
由于集裝箱的封閉性和便捷性,部分托運人利欲熏心,為了自身經濟利益,罔他人安全,謊報、瞞報危險貨物為普通貨物裝船運輸的行為屢禁不止,給環境、船舶和船員安全造成極大的隱患和巨大的經濟損失。因次氯酸鈣瞞報漏報而引發的火災和爆炸事故屢屢發生:
2019年5月25日上午6點左右, KMTC旗下一條名為”KMTCHONGKONG”的集裝箱船在泰國林查班港(LAEM CHABANG)附近突發嚴重爆炸事故。事故造成當地居民在內的多達130人受傷,船上共有500余個集裝箱,45個被毀或者被損壞。
2017年2月13日,APL旗下6350TEU集裝箱貨船APLAUSTRIA 發生大火。據悉,初步調查原因推斷為次氯酸鈣產生化學反應導致。大火燃燒了三天三夜!
2015年8月12日的天津港重大火災爆炸事件也與次氯酸鈣脫不了關系。據悉,事故原因很有可能是次氯酸鈣引發燃燒,繼而引爆旁邊堆放的具有TNT炸藥威力的硝酸銨。
2012年7月20日,MSCFLAMINIA在從美國查爾斯頓到比利時安特衛普途中發生火災并引發爆炸。原因是個別集裝箱裝載有易燃的次氯酸鈣,且瞞報未按危險品外理,事故造成兩人死亡。
2010年夏洛特馬士基輪穿越馬六甲海峽時發生火災,燃燒了整整11天才熄滅。2012年從美國出發的一條貨輪在大西洋水域發生火災并爆炸造成2人死亡,直接經濟損失1.3億美元。
掃一掃 加微信給您報價